2025年08月13日星期三新闻联播文字稿完整版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向好活力增强;
2.【感知生态之变】净土保卫战交出亮眼答卷;
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海南五指山:红色沃土谱写绿色发展新篇;
4.【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持续改善民生 托起高原群众“稳稳的幸福”;
5.我国首次在中央层面实施个人消费贷和服务业经营贷财政贴息政策;
6.深圳: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
7.新闻特写:多元体育的盛会 文化交流的桥梁;
8.台风“杨柳”逼近 各地积极做好防御;
9.国内联播快讯:
1)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1.46亿元 支持实施秋粮“一喷多促”;
2)两部门紧急预拨1.7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 支持7省市应急抢险救灾;
3)国家首次制定商保创新药目录 推动更多创新药进商保;
4)《医疗广告认定指南》发布;
5)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官方票务系统正式上线;
6)2025年电影暑期档票房超90亿元;
10.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超过37万亿美元 美国7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
11.美白宫称俄美元首会晤将在安克雷奇举行;
12.国际联播快讯:
1)以军在加沙行动致1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2)美国国民警卫队进驻首都华盛顿;
3)欧佩克上调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4)德国8月经济景气指数大幅下滑。
新闻联播》 20250813 19:0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民营企业活力竞相迸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向新向好。突破5800万户大关!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刷新纪录,我国每10家企业中就有超9家是民营企业。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持续领先,外贸主力军地位更加凸显。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在福建考察时,他要求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充分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活力。
在深入企业考察时,他鼓励民营企业要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上大有作为。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强化执法监督。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今年以来,法治护航、政策加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第一次明确了民营经济法律地位;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进一步缩减,企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更加健全,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全面开展。政策“组合拳”协同效应正在显现。
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更加优化。今年以来,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加速放开,重大项目里民企身影越发活跃。3200余个优质项目集中推出,带动上半年基础设施民间投资跑出9.5%的增速。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截至今年6月末,通过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银行已对相关经营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创新竞技场上,民营企业展现蓬勃生命力。民营企业牵头研发的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中国经济新一轮“”变升级。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占比达到了8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占比都超过90%。民营经济国际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我国外贸比重达57.3%,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特别是民营企业出口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产品占了半壁江山。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前500位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据218席,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风浪中成长壮大。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土壤质量关系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强化土壤污染防控,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一张“防得住”“摸得清”“管得严”的土壤环境安全防护网悄然形成,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这个暑假,来福建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当记者碰见陈兴华的时候,他正拿着手机,在给旁边的人介绍这里以前的老样子。通过实景三维技术,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壤更为直观的变化。
如今,紫金山这片2.38万亩的土壤上,427万株各类花木茁壮成长,每年的固碳量就相当于吸收了30万辆汽车全年排放的尾气。而通过卫星,可以见证土壤更多的复苏。江西萍乡,废弃矿山冬瓜槽,从黑色的“生态伤疤”变成了“梯田绿洲”;广西南宁,300多个斑驳的遗留矿坑,变成了园博园的矿坑花园;湖北武汉,灵山采石场,从尘土弥漫的“灰山”变成了“灵山花境”,现在是百亩花海与悬崖草甸交相辉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68个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示范工程在全国陆续展开,超500万亩因采矿而留下的“伤口”得以痊愈。“大地伤疤”在被抚平,昔日饱受污染困扰的土地如今也在焕发生机。湖南岳阳,种粮大户姚林现在再也不用担心附近工业园的工业污水是否会偷排、漏排到土地中去。
它们”,指的是安装在岳阳市各企业排水口的1000多套排污在线监测设备。在这些蓝色的管道里,是工业企业产生的污水。60多家企业都有独立的排污管道,通过主管网连接到3公里外的污水处理厂。
每根管道中的任何异常,都会被实时监测系统感知。如今,一个从源头防治土壤污染的立体网络已经在全国铺开:天上,7颗卫星正在携手密切关注着土壤污染和生态安全;地面,38880个土壤环境监测点,空天地一体的监测网络正在全天候为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质量监管保驾护航。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让我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2015年,还只有70.6%的受污染耕地得到安全利用;而现在,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93%左右。


请登录后,查看全部新闻联播内容。